初春的寧夏,陽光傾灑,萬物復蘇。菁菁校園,涌動勃發的力量,洋溢創新的氣象——
來自固原市第二中學、固原市弘文中學、寧夏師范大學等學校的300余名大中小學生會聚于寧夏師范大學古雁校區,同上一堂“三十載行走思政路 新征程鑄魂育新人”——全區情境育人思政課,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
寧夏大學前沿交叉學院科研團隊奮力攻關,用智慧大腦生成絢麗影像:與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合作建設的“智云數智平臺”再獲突破,與DeepSeek大模型技術融合。
寧夏理工學院讓退役軍人成為青春力量的傳遞者,涌現出“英勇的戍邊衛士”張海軍、“自強之星”鄭修身等一大批優秀退役軍人,“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閃光”成為他們的誓言。
近年來,寧夏全面推動教育戰線錨定“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時代命題,緊扣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大力實施教育質量提升行動,不斷推動教育事業取得新進步、開辟新局面。
錨定方向 立德樹人
育人之本,莫如鑄魂。
寧夏將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首要工程,接連出招,見行見效,不斷書寫進取篇章。 一堂堂有聲有色的“大思政課”開到了云端課堂、指尖屏上,開到了“民族團結之新”“生態文明之新”所在地,學生真心喜愛、受益終身。銀川市以“追尋領袖足跡 感悟思想偉力”為主題,探索打造10節“行走的思政課”提供師生在線學習,為全區思政教育創造了新亮點、新經驗、新途徑。
固原二中、弘文中學連續30年徒步108里清明祭英烈活動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30多家媒體深度報道,全網瀏覽量超過14.5億次,“寧夏經驗”向全國推廣。寧夏聯合新疆、西藏、福建開展“開學第一課”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思政微課,以“石榴花開校園·籽籽同心向黨”為主題,128萬名師生線上線下互動交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有形有感有效。用好用活閩寧協作的生動教材,廈門大學與寧夏教育廳簽署閩寧協作“大思政課山海情”行動計劃合作協議,著力打造“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建設的閩寧協作“升級版”……全區20所高校與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區外高校結對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被列入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育建設單位。
聽,古韻戲曲;看,剪紙、泥塑等非遺課程表……全區各學校德育鑄魂、智育提質、體育強身、美育潤心、勞育固本,辦學在全面浸潤中高質量發展。
擴優提質 動力強勁
“經過改造,宿舍大變樣了,陽臺改成封閉式,樓下的大門和宿舍門也換新了。溫暖、安靜,是居住在此的新體驗。”石嘴山市光明中學高三學生張華對如今的宿舍條件頗為滿意。
光明中學學生宿舍于2009年投入使用,隨著使用年限增加,出現門窗嚴重老化、變形及露天陽臺內墻面脫落等問題。如何讓老舊學校蝶變“煥新”?石嘴山市將光明中學等4所公辦高中學生宿舍樓、供暖管網改造項目列入2024年民生實事,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2024年,寧夏新改擴建校舍70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6000個,培育新優質學校60所,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67%,較上年增加20個百分點。這只是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縮影。
被教育之光點亮的還有,寧夏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由10所自治區級特色高中牽頭組建10個發展聯盟,將所有公辦高中納入聯盟管理,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新路徑,普通高中錄取率超過70%;大力發展學前和高中階段特殊教育,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9%。在基礎教育部級精品課評選中,寧夏入選課程數量連續4年位列全國前五。
更多的堅實足跡,被一組組數據標注。
全區共有17個縣(區)分別獲批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12所中小學校分別獲批建設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
改進中考招生政策的“銀川經驗”,“體教結合”的“石嘴山經驗”,陽光招生、陽光分班的“吳忠經驗”,立德樹人育新苗的“固原經驗”,數智賦能教育質量提升的“中衛經驗”,寧夏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教育。
深化改革 破局立新
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寧夏抓住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牛鼻子”,深入開展“十個不得、一個嚴禁”等事項清理規范工作。啟動實施幼兒園保教質量、義務教育質量、普通高中學校辦學和特殊教育質量評價,在高校教師職稱、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關鍵領域穩步推進。
持續鞏固“雙減”成果,圓滿完成“雙減”三年目標任務;共有4個縣(區)、36所學校獲批建設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數量位居中西部前列;進一步調整中考政策,優化高考報名條件,推動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
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開創新局面,寧夏高等研究院完成首批招生,寧夏師范學院升格為寧夏師范大學,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的12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育數字化開辟新賽道。啟動建設寧夏教育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教育專網,全區中小學校平均網絡帶寬500兆,校園無線網覆蓋率達91.7%。深入實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應用試點,師生百人瀏覽量排名始終位居全國前列。“寧夏經驗”向全國推廣,教育數字化成為寧夏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
再赴征程氣如虹。寧夏將錨定加快建設教育強區目標,緊扣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貢獻教育力量。(記者 高菲 實習生 張帆)